建築形態
智新書院的校園設計充分融入周邊環境及自然地貌。南面和西面的山頂上建有較早期的住宅發展項目。校舍建築以開放平台階梯式向海邊延伸。設計意圖是打造一座與周圍自然地形融為一體的建築,同時盡量減少對鄰居多年來享有的海景的阻擋。因應居民的要求,建築結構經過重大重新設計,以進一步減低視覺影響。
建築佈局與規劃
學校主要分為兩個呈馬蹄形的主要建築群:北面為教學樓,南面為專門用途樓。教學樓包含所有課室、專科教室(實驗室和工作室)、教職員辦公室和主要行政辦公室。這些空間的面積較為規整,需要更多自然採光和通風(通過朝北的設計實現)。
專門用途樓容納了面積不規則、空間較大且需要長跨度結構的設施,包括體育館、運動場館、表演藝術中心、游泳池、戲劇工作室等。
學校的心臟地帶
為了給學生和教職員營造歸屬感,學校內部必須設有一個主要活動區域。因此在建築物中心位置設計了一個內部庭院,作為學校的「心臟」。這個心臟地帶被視為一個中央社交空間,用於課堂外的持續學習、交談、特別活動和社區活動。
屋頂天篷
智新書院獨特的屋頂天篷是亞洲首創。這個輕質ETFE屋頂天篷覆蓋在建築物上方,為庭院和通道區域提供遮蓋;阻擋太陽熱能從而減少熱量吸收;提供較涼爽的內部庭院和有蓋遊樂區;增加自然通風在中央空間產生溫差,並為內部區域引入涼風,從而減少空調能源消耗。屋頂天篷的概念類似於樹冠,既能遮擋直射陽光,又能在下方創造較涼爽的微氣候遮蔭區。
獲獎設計
學校的設計在2009年獲得香港工程師學會頒發的結構卓越獎表揚。你可以查看獎項評審摘要,以及在2008年校園開幕時刊登於《香港建築學報》的專題文章。